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朱由检李自成)最新小说

朱由检这个皇帝在淮安驻扎着,这四路军阀自然也就等于时刻被皇帝监视着,而不敢妄动不过,淮安城的繁华倒也不弱于扬州、南京,作为运河上四大都会之一,早在弘治朝就设有盐运分司,故城中盐商很多,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就夸赞过淮安,言淮安“摹写金张韦顾诸园之胜,金牛石桥锣鼓墩诸处,征车游舫络绎缤纷清明社火,夏至秧歌,尤令过者忘倦”在军事上,淮安也是天下咽喉之地,控漕运数百万石粮,东控沧海,西连洪泽,又襟长......

点击阅读全文

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

主角朱由检李自成的小说推荐《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少司寇”,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朱由检这个皇帝在淮安驻扎着,这四路军阀自然也就等于时刻被皇帝监视着,而不敢妄动不过,淮安城的繁华倒也不弱于扬州、南京,作为运河上四大都会之一,早在弘治朝就设有盐运分司,故城中盐商很多,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就夸赞过淮安,言淮安“摹写金张韦顾诸园之胜,金牛石桥锣鼓墩诸处,征车游舫络绎缤纷清明社火,夏至秧歌,尤令过者忘倦”在军事上,淮安也是天下咽喉之地,控漕运数百万石粮,东控沧海,西连洪泽,又襟长......

免费试读


跟随朱由检一起南下的官员还是有很大一批的,其中方岳贡不过是其中之一,这些人大部分都跟着太子去了南京,但因为南京已经有一套中央机构的班子,所以这些官员很多都是赋闲在南京。

而朱由检想要重新任免谁自然也只需下道圣旨将其调走就是。

虽然吏部尚书李遇知也在南京,但也不妨碍朱由检这个皇帝行使他任免官员的权力。

中央处算是朱由检自南迁后正式设立的中央决策机构。

之前的内阁和司礼监皆已名存实亡。

也可以说,内阁和司礼监已经合并成了一个中央决策机构即中央处,因为司礼监掌印王承恩和内阁首辅蒋德璟皆在中央处。

朱由检这样做自然为了提高自己的行政工作效率,让负责批红的司礼监和负责票拟的内阁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办事,这样自然要快点。

换句话说,中央处就相当于清朝时期的军机处。

而成为中央处辅政大臣就等于成了皇帝身边的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军机决策。

也和后世的“厂卫”差不多。

而候补辅政大臣就相当于低一级的委员。

朱由检的目的就是要把大明的官僚集团渐渐分出不同的权力等级。

如辅政大臣可以经常和皇帝议事,决议一切重要决策,只是拍板的是皇帝。

但辅政大臣以下的官员没有权力和机会与皇帝议事。

而不是像明朝之前的廷议和廷推一样,各个级别的官员都在一起商议,如六科的给事中和御史官,还有内阁与大九卿以及地方总督巡抚官等。

那样的话,效率很慢不说,而且是人过于多的民主,虽然可以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却也难以集中思想。

所以,朱由检只决定以后他的中央辅政大臣不超过十名,而且加他自己要组成单数。

这样,朱由检觉得自己既可以只需把控几个人便能把控全国,也能通过投票多少决定用谁的决策。

“遵旨!”

蒋德璟回了一句,便准备拟旨下发吏部,命吏部宣谕给方岳贡。

“淮安知府现在定了,民政方面的事接下来依旧是募兵和积蓄粮草还有加固城墙防御以及整修水利,用太祖起事时谋士朱升的话说,就是广积粮、高筑墙,当然缓称王就不必了,朕已经是大明皇帝!天下正统!”

朱由检这么一说,几位辅政大臣都笑了笑。

毕竟的确如朱由检自己所言,虽然大明现在已经实际上丢掉了北方半壁江山,但他朱由检的确是现在天下最正统的皇帝。

没人可以质疑。

几位辅政大臣也因此更加有底气些,毕竟自己跟随的皇帝陛下依旧是天下正统,而不是那些流贼皇帝和胡虏皇帝。

当然,原本历史上于南京监国的弘光皇帝朱由菘的正统性也没法与朱由检比。

而说到朱由菘,在朱由检刚回到淮安城的这天下午,王承恩就来禀报说:“陛下,福王朱由菘求见。”

按照明朝原有历史的发展,因为闯贼入河南,所以福王朱由菘于崇祯十七年三月逃到了淮安城,且暂避于盐商杜首昌的园中。

不得不说,这也是很讽刺的一件事。

作为天下之主的大明皇帝朱由检还提前于一月中旬抵达了淮安城,结果想正大光明的入淮安城,却被淮安知府拒绝。
"

小说《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